大豆与雌激素:每位女性应了解的事

July 2025

大豆一直是许多亚洲文化中的饮食主食,但它在女性健康中,尤其是在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上的角色,常常引起关注与困惑。

与人体自身的雌激素不同,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(phytoestrogens)作用较弱,但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,可根据体内荷尔蒙环境,充当「阻断者」或「增强者」。

它是如何运作的?

大豆异黄酮(主要是染料木素 genistein 与大豆苷元 daidzein)会与雌激素受体(ERα 和 ERβ)结合,偏好结合于 ERβ,而 ERβ 与乳腺与骨骼组织的保护效应有关。这种选择性的活性让大豆更像是一个「调节者」,而不是「模仿者」。

对于更年期前女性

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本来就高,更年期前的女性可能会从大豆的抗雌激素作用中获益。异黄酮可能与体内更强效的雌激素竞争受体结合,从而减少过度刺激,有助于减轻如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,甚至某些荷尔蒙相关癌症的风险。

对于更年期后女性

当进入更年期后,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,大豆异黄酮则可提供温和的类似雌激素作用。有研究指出,每日摄取 1–2 份大豆(约 25–50 毫克异黄酮),可缓解热潮红,维持骨密度,促进心血管健康,是激素替代疗法的自然替代方案。

关于乳腺癌:迷思 vs. 科学

尽管过去有误解,适量摄取大豆并不会增加乳癌风险,反而可能带来保护作用:

  • 一项涵盖 31 个研究的荟萃分析指出,在更年期后女性中,高摄取大豆可降低乳癌风险 25%。
  • 在乳癌康复者中,摄取大豆与**复发率降低 30%**有关(《美国临床营养期刊》,2017)。

异黄酮甚至可能阻挡更强效的体内雌激素与受体结合,特别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(ER+)癌症。

需注意的情况

  • 大豆蛋白补充剂或高剂量的异黄酮提取物,其安全性可能不同于天然完整的大豆食品。
  • 有甲状腺疾病者若常吃大豆,应确保碘摄取充足,因为大豆可能轻微干扰甲状腺激素吸收。

科学研究怎么说?

  •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营养综述(2021):在日本、中国等传统饮食中,每日摄取 25–50 毫克异黄酮,与荷尔蒙相关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相关,且未观察到负面影响。
  • 欧盟食品信息委员会 EUFIC(2022):适量摄取大豆对甲状腺功能、生育力或荷尔蒙水平无负面影响。反而可能有助于骨骼健康与缓解更年期症状。
  • 乳腺癌临床研究:研究一致表明,适量摄取大豆不会增加乳癌风险,甚至对乳癌康复者来说,可能降低复发率达 30%(《美国临床营养期刊》,2017)。
Print Friendly, PDF & Email